在20世纪30年代,苏联航空业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哈尔滨股票配资公司,强大的国力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,这也促使了众多非常规飞机设计方案的诞生。在这一时期的中期,苏联军方计划研发一种装甲攻击机,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经验,大家对于这种新型武器并不十分了解。军方希望能够在战斗机的基础上,加入对地攻击的能力,但设计师P.D. Grushina则提出了不同的见解,他设计了一款串联机翼的轻型高速攻击机,这款飞机被命名为Sh-Tandem,也被称为Sh-MAI、MAI-3或MAI-Tandem。
第一架原型机于1937年12月完成,属于单座设计,前机翼采用低单翼布局,飞机的尾部并没有传统的垂直尾翼,而是安装了第二对机翼,面积大约为前翼的一半。前后机翼上都装有副翼,后翼还承担了升降舵的功能。飞机的发动机位于机头,并以常规的牵引方式驱动螺旋桨。这架飞机的主要目的在于验证串联机翼的可行性,因此没有考虑武装和防护的设计。
展开剩余71%第二架原型机则进行了改进,设计为双座版本,并且加装了武器系统。飞机的机身采用木制结构,表面覆盖胶合板,前后机翼蒙皮较薄,以减轻重量。飞机的空重为2560千克,机长为8.5米,前翼展为11米,后翼展为7米。虽然飞机没有传统的垂尾设计,导致飞行稳定性有所欠缺,设计师尝试了五种不同的垂尾方案,最终选择在后翼下方安装一个椭圆形的下垂尾,以改善飞行稳定性。
这架飞机搭载了一台M-87风冷行星发动机,最大功率为930马力,驱动一副三叶螺旋桨。武器方面,飞机共安装了5挺7.62毫米机枪,其中4挺机枪安装在机翼内,由飞行员控制,每挺机枪配备600发子弹,另外一挺机枪安装在机尾的封闭式MV-3炮塔内,配备700发子弹。由于没有传统的垂尾,这架飞机的炮塔机枪射界相当广阔。虽然飞机的炸弹挂载能力不算突出,但外部挂架仍可携带200千克炸弹。
在测试中,飞机的表现得到了飞行员的认可,飞行员表示该机易于操控,海平面最大速度为406千米/小时,在4250米的高度上最大速度为488千米/小时。不过,飞机在测试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,比如航向稳定性较差、方向舵反应迟缓、前机翼结构强度不足以及炮塔风阻较大等。照片显示,某一架原型机在后机翼上方加装了垂尾,这应该是为了改善方向控制力,推测这是对第二架原型机进行的改进,个别文献称其为第三架原型机,但这可能存在误解。
就第二架原型机的测试结果来看,Sh-Tandem项目的发展进展相对顺利,飞机没有遇到无法克服的技术难题。设计师原计划进一步升级发动机,提升飞机最大速度至600千米/小时,并且通过增加机翼面积来提高升力,进而提升飞机的武器携带能力。海军方面也对该项目表现出了兴趣,因为它的双翼设计使其具备了较好的短距起降能力,能够作为大型水面舰艇的侦察机,经过一定改装后,还能够实现弹射起飞和水上降落。
然而,随着苏联空军在1939年提出的飞机工业发展计划的实施,飞机生产数量成为了未来几年的首要任务,这显然是为了为战争做准备。在这种背景下,Sh-Tandem项目最终被取消,研发资源被转向了其他飞机项目。尽管如此,Sh-Tandem本身仍然存在一些缺陷。空军最初希望得到一款具备装甲保护的对地攻击机,而Sh-Tandem的原型机并没有做到这一点。若要为机组人员加装防护装甲,将导致飞机重量大幅增加,这不仅会增加飞行负担,还会进一步压缩飞机的武器携带能力。换句话说,除非对飞机进行重大改动,否则这些问题难以得到解决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天眼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